16年IC行业代理分销 覆盖全球300+品牌

现货库存,2小时发货,提供寄样和解决方案

24小时服务热线: 0755-82539998

热搜关键词: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资讯

激光雷达技术赋能机器人感知系统

来源:中芯巨能:提供选型指导+样片测试+现货供应| 发布日期:2025-08-24 16:00:02 浏览量:

随着自主移动机器人(AMR)在工业、物流和城市环境中广泛应用,对高精度环境感知的需求日益增长。传统基于摄像头的视觉系统在测距精度、光照适应性等方面存在局限,而激光雷达(LiDAR)凭借其精确的距离测量能力和环境鲁棒性,正成为提升机器人感知能力的核心传感器。

一、激光雷达在机器人系统中的技术价值

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反射信号,利用飞行时间(ToF)原理实现高精度测距。相较于摄像头,它不仅能提供障碍物的轮廓信息,还能精确获取距离和速度数据,为AMR的路径规划与避障决策提供关键输入。

在复杂动态环境中——如人行道上突然滚入的球体或夜间低光照条件——激光雷达能够实时检测微小障碍物并快速响应,显著提升运行安全性。更重要的是,激光雷达不依赖外部光源,可在完全黑暗、强光或雨雾等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,弥补了纯视觉系统的短板。

通过“传感器融合”技术,激光雷达可与摄像头、毫米波雷达协同工作,构建多维环境模型,实现360°全景感知,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、港口自动化、无人配送车等领域。

激光雷达技术赋能机器人感知系统

二、工业级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与选型考量

尽管与车规级激光雷达共享相同的技术基础,工业激光雷达在设计上更注重成本、功耗与集成便利性。

通道数量:车规级产品常采用32~128通道机械扫描结构,实现高分辨率3D/4D点云;而工业应用多采用单通道或少通道设计,生成二维或单维距离数据,满足基本导航需求。

系统复杂度:工业激光雷达通常采用固态或半固态结构,无高速旋转部件,体积小、可靠性高,易于嵌入AMR本体。

功耗与成本:简化架构降低了对高性能ADC和处理器的需求,整体功耗更低,适合电池供电设备长期运行。

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仓库AGV导航、智能扫地机器人避障、交通监控及消费电子(如手机手势识别)等。

三、激光雷达信号链关键器件选型与设计

实现高性能激光雷达系统,需优化发射与接收两端的电子架构。

1. 发射路径:高精度激光驱动

激光驱动电路直接影响脉冲质量与探测距离。代理德州仪器旗下全系列IC电子元器件-中芯巨能推荐您使用TI LMH13000,LMH13000是一款集成式激光驱动器,支持连续和脉冲两种模式:

输出电流范围:50mA 至 5A

上升/下降时间:800ps

工作频率高达 250MHz

温度稳定性达 ±2%

窄脉冲与高电流结合可提升发射功率,在符合人眼安全标准的前提下,将测距能力延长达30%,显著增强远距离障碍物检测能力。

2. 接收路径:低噪声信号放大与时间测量

接收端需将微弱的光电二极管电流转换为可处理的电压信号,并精确测量飞行时间。

跨阻放大器(TIA):LMH34400 提供高增益带宽积与低输入噪声,适用于高速光信号链,可实现单芯片接收方案。

时间数字转换器(TDC):配合高速比较器(如 TLV3801),可精确捕捉回波信号边沿,实现皮秒级时间分辨率。

此外,合理布局PCB、控制寄生参数、优化电源去耦,对提升信噪比和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。

如需LMH13000和TLV3801产品规格书、样片测试、采购、BOM配单等需求,请加客服微信:13310830171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