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货库存,2小时发货,提供寄样和解决方案
热搜关键词:
2025年,“具身智能机器人”成为科技圈的高频热词。从春晚舞台上的舞蹈表演,到打破纪录的高难度空翻动作,再到工业、医疗、服务等多个场景的应用落地,机器人正加速走进现实生产与生活。而在华润集团,机器人早已不只是“表演者”,它们以“同事”的身份深入一线岗位,成为智能制造、智慧服务和高端医疗的重要力量。
在华润微电子的千级洁净车间内,一台台空中轨道搬运机器人(OHT)正沿着天花板高速穿梭。这些看似“轻巧”的搬运小车,实则是融合了高精度定位、视觉导航与智能调度系统的“技术大拿”。
作为半导体制造中的“智慧物流中枢”,OHT系统通过空中轨道网络实现晶圆盒、光罩盒等关键物料的高效运输。其定位精度高达±0.1mm,振动控制低于0.35g,满足先进制程对微尘与稳定性的严苛要求。
整套系统由多个模块组成:空中走行式搬运机负责高速移动;智能储存柜(Stocker)动态调度物料;空中缓存站(OHB)提升空间利用率;而中央控制系统(MCS)则像“最强大脑”一样协调全局任务,实时接收指令并优化路径。
目前,该系统已在华润微电子润鹏与润西两家工厂部署。数据显示,双轨道协同设计使物料转运效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三倍,每8小时可完成超过2万次搬运任务且零失误,显著提升了产线自动化水平与运营效率。
除了在半导体这样的高精尖领域发力,华润微的“机器人同事”也活跃在医院、商场、工厂等多个场景。例如,在医疗服务中,辅助手术机器人可提供精准操作支持;在零售与接待场景,礼宾机器人已具备人脸识别、语音交互、咖啡拉花等多项技能;在生产线,5G智能巡检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温、高压环境下的作业,保障安全与效率。
这些机器人背后,是“具身智能”理念的深度实践——即让AI不仅停留在云端,而是赋予机器感知、决策与执行能力,使其真正融入物理世界,与人类协同工作。
随着国家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重点,机器人作为“AI+实体产业”的核心载体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华润依托自身在半导体、医疗、能源等领域的资源积累,推动机器人在多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,不仅重塑了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,也为构建智能制造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未来,随着感知技术、边缘计算、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,机器人将进一步释放潜力,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。而华润的“机器人同事”,正是这场智能化浪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先锋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