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货库存,2小时发货,提供寄样和解决方案
热搜关键词:
在现代电源系统中,从高压输入(如48V)转换至极低电压输出(如3.3V)的需求日益增加,尤其常见于服务器、通信设备和工业控制系统。然而,直接降压面临占空比过小、效率低下等问题。代理销售ADI旗下全系列IC电子元器件-中芯巨能将介绍几种主流的高效率转换方案,并分析其优劣,帮助工程师进行合理设计选型。
使用单一同步降压转换器从48V降至3.3V是最直观的方法,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显著挑战:
占空比极低:根据
在48V输入、3.3V输出条件下,占空比约为7%。若开关频率为1MHz(周期1000ns),则导通时间仅为70ns。
峰值电流高:由于导通时间短,电感L1必须承受较大的电压差(约44.7V),导致电流迅速上升,需选用较大电感值以抑制峰值电流,进而带来更高的功率损耗。
以ADI的LTM8027为例,在此条件下仅能实现约80%的转换效率,难以满足高性能系统对效率的要求。
为提升效率,常见的替代方案是采用两级降压结构,即先将高压转换为一个中间电压(如12V),再进一步降至目标电压。
第一级:使用LTM8027将48V转为12V,效率可达92%以上;
第二级:使用LTM4624将12V转为3.3V,效率约为90%;
整体效率:83%,优于单级架构的80%。
虽然增加了组件数量,但每一级工作在更理想的占空比范围内,降低了电感峰值电流,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。此外,该方法还便于模块化设计,适用于多路输出需求。
对于追求更高效率和更紧凑布局的设计,LTC7821提供了一种融合电荷泵与同步降压技术的混合架构:
核心原理:通过C1和C2组成的电荷泵将输入电压减半,再由同步降压电路调节输出电压;
优势特点:
占空比优化为 D=2×VOUT/VIN,显著高于传统单级结构;
转换效率高达97%(500kHz下,48V→12V);
外部MOSFET只需承受较低电压,有利于降低导通损耗;
支持并联多相配置,可扩展至25A以上输出电流;
采用软开关技术,改善EMI性能。
图1展示了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典型效率曲线,在13A~24A之间效率超过94%,表现出色。
如需LTM8027、 LTC7821产品规格书、样片测试、采购、BOM配单等需求,请加客服微信:13310830171。
架构类型 | 优点 | 缺点 | 推荐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单级降压 | 简洁,元件少 | 效率低,电感大 | 输入/输出差异不大、成本敏感的应用 |
两级级联 | 效率较高,模块化好 | 成本略高,PCB面积大 | 多路供电、隔离或冗余系统 |
混合架构(LTC7821) | 高效率、小体积、支持高频 | 需外部MOSFET,控制复杂 | 高密度电源、电信及工业设备 |
在面对48V转3.3V等高压直降低压的挑战时,传统的单级降压架构因占空比过小而效率受限。两级级联结构虽增加复杂度,却提供了更高的稳定性和效率;而LTC7821为代表的混合式控制器则结合了电荷泵与降压拓扑的优势,实现了高效、紧凑的设计方案。
工程师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中的效率要求、空间限制、成本预算以及系统扩展性,灵活选择合适的电源拓扑结构。掌握这三种主流方法的工作原理与适用边界,有助于构建出更可靠、更具竞争力的电源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