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货库存,2小时发货,提供寄样和解决方案
热搜关键词:
在现代电源管理电路中,输出电压调节通常依赖于外部电阻分压网络。通过合理选择反馈电阻R1和R2的比值,可以灵活设定DC-DC转换器或线性稳压器的输出电压。本文将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,分析分压器设计的关键参数、布局注意事项以及低功耗优化策略。
大多数集成稳压器(如开关或LDO)通过内部基准电压VREF来设定输出电压。典型的VREF值包括0.6V、0.8V和1.2V,代表该芯片所能支持的最低输出电压。输出电压VOUT与VREF之间的关系如下:
VOUT=VREF×(1+R2R1)
在已知VREF和所需VOUT的前提下,可自由选定R1或R2的值。但需注意,电阻的选择必须兼顾功耗、噪声耦合及控制回路稳定性。
阻值过小:虽然提高了反馈节点的驱动能力,但会显著增加静态功耗。例如,若R1=R2=1kΩ,当VOUT=2.4V时,流经分压器的电流为1.2mA,对应功耗达2.88mW。
阻值过大:虽能降低功耗(如R1=R2=1MΩ时仅2.88μW),但会导致高阻抗反馈节点易受干扰,尤其是在开关电源中,噪声耦合可能破坏环路稳定性,造成输出电压波动。
因此,推荐R1+R2的总阻值控制在50kΩ至500kΩ之间,具体取决于系统对噪声敏感度、输出精度和功耗的要求。
良好的PCB布局对于确保反馈网络稳定至关重要:
反馈节点应尽量短小:以减少寄生电容和电磁干扰的影响。
R1与R2靠近IC放置:特别是连接到FB引脚的部分,避免走线引入额外噪声。
R1与负载之间的路径允许较长:因其不构成高阻抗节点,影响较小。
图2展示了典型布局示例,其中分压电阻紧邻控制器放置,有效提升了系统的抗噪性能。
在能量收集、穿戴设备等超低功耗应用场景中,持续流过分压器的电流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能耗来源。对此,ADI推出的ADP5301降压稳压器提供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:
在启动阶段读取VID引脚上的外部分压比值后,自动将其存储并关闭分压器电流路径;
这样既实现了输出电压设置功能,又避免了分压器中的连续功耗。
该方法特别适用于IoT节点、无线传感器、健身手环等需要长期运行的便携式设备。
ADP5301是一款专为低功耗应用优化的同步降压稳压器,主要特点包括:
特性 | 参数 |
---|---|
输入电压范围 | 2.15V 至 6.50V |
最低工作电压 | 2.00V |
静态电流 | 180nA(无负载) |
输出电压范围 | 1.2V 至 3.6V 或 0.8V 至 5.0V(可选) |
输出精度 | ±1.5%(PWM模式下全温范围内) |
工作模式 | 迟滞模式 / PWM模式 |
输出电流能力 | 最大500mA(PWM模式) |
封装 | 9引脚 WLCSP(1.65mm × 1.87mm) |
工作温度 | -40°C 至 +125°C |
此外,该器件还集成了UVLO、OCP、TSD保护机制,并支持高达2MHz的开关频率,具备出色的效率表现与系统可靠性。
如需ADP5301产品规格书、样片测试、采购、BOM配单等需求,请加客服微信:13310830171。
合理设计反馈分压器是实现精准电压调节与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环节。工程师应在阻值选择、布局布线与功耗优化方面综合考量,特别是在低功耗应用中,采用如ADP5301这类具备智能分压采样机制的电源IC,不仅能提升整体能效,还能延长电池寿命。掌握这些设计技巧,有助于构建更高效、稳定的电源管理系统。